饮食营养变迁中蕴藏着哪些商业机会?

发布日期:2022-05-11

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再一次激起食品行业内外对科学膳食的讨论。相对于六年前的第4版膳食指南,新版本及时反映了近几年国民健康理念的升级和消费趋势上的变化,在膳食准则、食物种类与摄入量上,以及特定人群的划分上均有改进,并且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可谓是新消费时代中国营养学界和食品行业的一份重要指引。

膳食指南作为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和推动食物合理消费及改善人群健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膳食指南在百余名专家近年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百姓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对食品企业而言,从新版膳食指南中嗅到新的健康需求,帮助消费者将饮食结构更趋向科学理性,将成为未来产品创新的新思路。
7个要点,共同勾勒食品产业未来

中国营养学会2021年1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人能达到日均50g以上;鱼虾类平均摄入量为24.3g/天,多年来没有明显增加;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引发钙摄入不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新版膳食指南针对这些现象,提出适应新消费环境的饮食建议。从这些建议中,Foodaily筛选出7个与食品产业密切关联的要点,它们将成为今后数年食品产业创新的强劲动能。


1、全谷地位上升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8条膳食准则中,第三条在2016版“多吃蔬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上了“全谷”。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8家机构发布的《全谷物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1)》,谷物是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粮食作物的总称,全谷物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的胚乳、胚芽和麸皮及营养成分。它既可以是完整的谷物籽粒,也可以是碾磨、粉碎、压片等简单处理后的产品。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驱动谷物市场蓬勃发展,作为餐桌上的传统饮食,谷物本身拥有天然的亲和力。另一方面,谷物本身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发掘和认可,比如含有7%-18%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Foodaily2021年发布的《每日食品年度商业热点》中提到的其中一个热点就是“谷物破圈,多栖发展颠覆想象”,提到了全谷物食品、超级谷物等多个全谷物食品趋势。

提到全谷物食品,不得不提在各大直播间频频出现的全麦面包品牌:打破全麦面包“酸涩苦”刻板印象的七年五季,以“全麦面包”为核心、添加不同超级谷物的舌里和多谷物均衡配比、补充不同谷物麸皮膳食纤维的好哩。

除了全谷物整体,它所含有的谷物胚芽、谷物麸皮、谷物纤维、谷物蛋白都逐渐成为食品企业的重点关注成分。秋田满满和芽芽乐分别推出的有机胚芽米就以保留更多营养的胚芽米为主要卖点,根据婴幼儿消化功能特性对胚芽米进行柔性切削等预处理,不仅让宝宝适应咀嚼,更利于提升宝宝肠胃消化力,提高钙铁吸收。由于全谷物本身的营养、健康和可持续性价值,它正在破圈到饮料、乳品、零食等品类,抢占更多品类和场景机会。

2、周周有鱼,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新版膳食指南特别提到“每周要至少吃两次水产品”,相对于畜肉,水产品脂肪含量较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鱼虾虽然鲜美,但对于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将湿哒哒、滑溜溜、腥哄哄的鱼虾做好并非易事。 

如何提高水产品的烹饪便捷度?如何让国人周周有鱼虾?事实上,自2020年就已火热的预制菜行业早已将鱼虾制品纳入重点。

除了预制菜,因为鱼虾肉质的可塑性,它们也被广泛用于零食中。小伶鼬低脂鱼肉脆以深海带鱼为原材料,含有70%鱼肉含量,不油炸的情况下让鱼肉也能脆着吃。鳕鱼因为高蛋白、低脂肪,含有的EPA、DHA比例适合婴幼儿,在婴幼儿零食中频繁出现,比如简单易做的鹿优鲜鳕鱼块和开袋即食的力诚宝宝鳕鱼肠。

3、受累于胆固醇的鸡蛋,该翻身了

2016版膳食指南中提到“每天摄入40-50g蛋类”,新版指南则特别强调“每天一个鸡蛋”。物美价廉的鸡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由于含胆固醇而被人们避而远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的研究没有明确显示胆固醇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或增加疾病风险。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居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升,食品行业品质保障体系的完善,都让鸡蛋这个传统品类迸发出新的活力。代表了新式半熟烹饪方式的美玉子开袋即食“溏心蛋”、含有特定营养元素的正大富硒蛋和叶黄素鲜鸡蛋,反映出消费群体的更迭带来新的消费行为和场景,小小的蛋品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机会。

4、从人均300g到500g,奶业消费增量靠什么来推动?

历经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奶制品市场已经步入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然而,考虑到低线城市、广大乡村的居民消费力和产品销售渠道的完善程度,我国居民奶类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奶业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一线城市液态奶的渗透率超过90%,中小城市仅为50%左右,农村地区更是低至20%。 2022版膳食指南将人均每日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从300g修订为300-500g。人均目标的提升乘以14亿人口,意味着每年新增一个万亿市场。

5、限盐,从娃娃抓起

2015年调查显示,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每人每天9.3g的摄入量依旧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水平。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风险,2022版膳食指南提高了“限盐”目标,从<6g调整为<5g。从营养学角度看,食盐中的钠才是引发高血压的罪魁祸首,降低钠盐摄入量,是全民减盐的关键。食品企业从风味搭配、替换盐的来源、氯化钠分子的改造等不同途径来实施减盐。

对于大多数婴幼儿来说,日常摄入的食物中的钠基本充足,所以此时要预防的不是缺钠,而是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钠。

6、适老化饮食,刻不容缓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64亿人,占比18.7%,意味着全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新一代银发族如何更科学地饮食,成为全民关注焦点。在一般老年群体基础上,新版膳食指南增加了“高龄老年群体”,旨在号召全社会加大对高龄老人膳食营养的关注力度。

万亿规模的老年食品市场,一方面缺标准、缺品牌、品类单一、体验感差、渗透率低;另一方面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人膳食指导、老年食品通则等法规标准,规范与引导老年食品产业步入良性快车道。 Foodaily发布的2022年度十大商业热点中,对于老年食品的市场机遇做出2点判断:一, 伴随更多中产阶层步入老年群体,数字化兴起,银发族整体消费能力与审美能力大幅增强,更加追求时尚和体验感;对适老型产品的形态、功能、场景和包装要求有了质的提升。二,年轻人的新理念、新认知和新态度,为传统老年食品市场注入新鲜活力。来自青年的反哺,已经成为当代养老模式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推动老年食品创新的新力量。尽管整体上看,国内老年食品开发仍显沉闷,但仍有许多品牌在探索开发适合中国老年人的营养功能食品和日常膳食。比如澳优开发的睡前调制驼乳粉,加入功能原料“益生菌”和“茶叶茶氨酸”,含有高倍胰岛因子和丰富乳铁蛋白,同时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肠道消化、睡眠、控血糖和免疫力四大生活痛点。

7、东方膳食模式,尽展华夏风采

从1990年代开始,各种膳食模式就通过媒体开始影响全球。比如通过社会名流代言而在各国掀起巨大声量的素食饮食;在运动健身人群中风行的生酮饮食;针对高血压防控、连续8年蝉联全球健康饮食首位的DASH饮食,以及以橄榄油与红酒为标志性食物,主张清淡与简单加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地中海饮食等。各种饮食模式对食品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素食为例,在国内催生出一大批植物肉初创品牌和百亿市场。如新素食推出全球首创整块自然纹理五花肉、日日煮开发的植物肉意面、星期零设计的微笑乐摇杯等产品,在质构研究、产品形式、食用方式等维度上不断深入,让植物肉市场保持着旺盛活力。

然而,从食材选择、饮食习惯、口感接受度等层面看,各种海外传来的饮食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人。与其花费高昂的教育成本和“本地化”改造成本,为何不直接推广中国的优秀饮食模式呢?此次膳食指南,在充分研究比较各国饮食模式优劣的基础上,吸收国民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新增加了“东方膳食模式”。

2021年1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以浙江、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在各类食材的摄入比例、烹饪模式上均较接近理想膳食模式。从过往历次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上看,该区域不仅预期寿命较高,而且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可以作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代表。

当下,中式养生理念深入人心,中国饮食的独特优势已在国内形成合力。东方膳食模式的提出,将在国家层面为中式饮食正名,既有利于食品行业开拓新市场,也能推动中国本土食品走向全球。

吃得好、吃得健康,是人们的不懈追求。每一次的膳食指南修订,都是社会发展、消费理念演化与营养科学进步的合力所致;而每一次膳食指南的颁布,都指引国人距离理想目标更近一步。 膳食指南的落地,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携手共进。食品行业应该拿出百倍的热情,用创新产品助力国人膳食营养的科学化、精准化。而行业创新所带动的消费升级,又能成为下一轮指南修订的新起点。